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6月27日—7月9日,我院“‘浙’里红树‘温’护蓝海”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温州洞头岛,围绕海洋生态保护主题,开展绿色海岛夏令营、科普宣讲、调研等活动,为海洋生态保护事业注入青年力量。
、
“童”心启航,科学与艺术的火热碰撞
“小营员们,请坐好,我们的绿色海岛生态夏令营开营啦!”在温州市洞头区助联体,来自温州医科大学的大学生化身为“小老师”,向洞头的小朋友们科普海洋生物知识,带领小朋友们共同制作系列海洋文艺作品、亲身参与海岛生态保护实践活动,科普文艺共融合,引导小萌娃们变身为“海洋小卫士”。
在《红树林的奥秘与价值》科普课堂上,小老师们生动形象地讲解了红树林的基本知识,解答了小营员们提出的“为什么红树林是绿色的”“红树林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在小营员们的心中种下了“守护红树林”的种子。在海洋生物标本展的互动环节,小老师们详细介绍了多种海洋生物标本,引导小营员近距离感受海洋生物的魅力;在海洋绘本“悦”读会中,小老师们带领着小营员一起探索丰富奇趣的海洋知识,充分激发了小营员们对海洋的求知欲,增强保护海洋的意识。DIY贝壳冰箱贴、海洋生态瓶、海洋生物徽章、儿童海洋画、海洋扭扭棒……课堂上小老师们带着营员制作了一系列海洋文艺作品,共同领略海洋之美。
“大手拉小手”,海洋保护队伍再壮大
“时光如潮水,我们像树一样,沿着岸根系,牵着手吧”,悠扬的旋律在室内回荡,小营员和实践团成员们共同歌唱《向海而生》,在歌声中共同许下守护海洋之约。
“水中玩耍要小心,安全第一记心间”。实践团成员们还带领小营员们精心编排了《水边虽美也危险》的情景剧,以画笔为舟,绘出海草、海浪等道具,共同演绎海边溺水的危急脱险时刻,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增强小营员的水边安全意识。
在翻转课堂上,小营员们纷纷化身为“小小老师”,在他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下,一幕幕充满创意的海洋奇遇故事接连上演,生动展示了夏令营期间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孩子们用童言童语分享着自己对红树林和海洋生态保护的创意与理解,“我们可不能随便往海里乱扔垃圾哦,不然海绵宝宝和他的好朋友会找不到家,还会被垃圾怪给困住!”
小营员们还积极报名了实践团的净滩活动,不顾炎热的天气与实践团成员们穿梭在沙滩的各个角落,捡起一个个显眼的塑料袋,还细心搜寻被藏匿的烟蒂等难以察觉的垃圾,用实际行动践行“海洋小卫士”的责任担当。
在结营仪式上,实践团聘任小营员们为“海洋小卫士”,并充分肯定小营员在本次夏令营的优秀表现,希望小营员们认识海洋、热爱海洋、共同为保护海洋环境出一份力。
深耕社区调研,提升海洋生态保护意识
炎炎夏日,实践团成员们手提沉甸甸的宣传资料,穿梭于洞头区的北岙、东屏、霓屿等街道,开展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洞头居民对于当地海洋生态与红树林保护意识的情况。在街头巷尾,实践团成员与居民们亲切交谈,从保护红树林谈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居民们纷纷表示,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投身海洋生态环保行动。
“今年的红树林好像比去年长高了不少”,实践团成员再一次来到洞头红树林种植区,看到更茂密、更有生机的红树林,更加坚定了进一步保护红树林的决心和信心。
调研之余,实践团还开展了海洋生态科普入户宣讲活动,有效提升岛民们的海洋生态保护意识;举办健康义诊活动,为居民提供免费的血压、血糖测量,普及保健知识,增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
科研赋能未来,智启海岛生态探索之旅
为进一步提高实践团成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实践团联合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成立调查团,走进洞头本岛、大门岛、鹿西岛、灵昆岛开展生物多样性科研考察活动,对海岛植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调查团的足迹遍布大门岛的烟墩山、高山尖,灵昆岛的双昆山,洞头岛的白迭岭头、胜利岙、半屏,鹿西岛的东山坪、烟墩岗等区域,收集4300多个样本,记录了超400种植物,统计到2种濒危物种和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这次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深刻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未来我将这份热情转化为行动,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普工作,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实践团的陈同学有感而发。
历时13天,“‘浙’里红树‘温’护蓝海”暑期社会实践的活动圆满收官。未来,我院将深挖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内涵,激励青年学子在躬身实践中汲取智慧、锤炼本领、贡献力量,以所学回馈社会,在守护人类健康事业中绽放青春之花。